书画作品交流
 

鲁风

鲁风,原名冯毅之,字仙洲,山东省青州市(原益都县)长秋村人,中共党员,高中毕业。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。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历任北平左联组织部长,八路军四支队新一营营长,益都、淄川、博山、临朐四县办事处主任,鲁中区文艺协会主任,青州市长,中共山东省委文艺处处长,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兼党组书记,山东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,山东艺术学院院长。
  1930年5月,鲁风在上海参加左联。10月在北平参加中国共产党,任北平左联组织部长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回到家乡青州参加抗日救亡运动。同年11月任中共益都县整理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。1939年后,历任益都县县长、中共益都县委委员、八路军第四支队新编****营营长、益都县大队大队长,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,中共青州市委委员、青州市长,鲁中区文协主任、华东局文艺处长、山东分局文艺处长等职。1954年6月任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、副主席。1955年3月任山东省文化局党组书记、副局长。1958年11月在整风补课中被错定为右派。1979年9月彻底平反后任山东省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。主要作品有《荧火诗集》、《母与子》、《明星》、《冯毅之六十年作品选》等。晚年出版作品集《风雨沧桑一百年》,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。
  寻求真理 师从也频
  1929年秋,鲁风考入了山东省高级中学(后为济南一中)。由于他思想活跃、爱憎分明、主持正义,又聪颖好学,有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才华,所以,深受师生们的欢迎,入校不久,就被选为校学生会的主席。
  第二年春天,左翼革命作家胡也频来到了省立高中,任鲁风的班主任和国文老师。在胡老师带动、影响下,鲁风发挥学生会的作用,以进步的学生和教师为骨干,组成一个四五百人参加的文学研究会,公开进行普罗文学的研究和宣传,并公开出版文学月刊。整个学校人心大振、思想解放,形势很好。
  1930年,在山东省纪念“五七”国耻日大会上,鲁风代表学生讲话,胡老师在学校也发表了更为激烈的演讲,于是引起了国民党省党部的注意,下令要逮捕他们。鲁风跟随胡也频经青岛赴上海。胡老师把他送到了由“左联”举办、王学文、冯雪峰主持的暑假文学创作补习班,使他有幸聆听了鲁迅、茅盾等人的教诲。胡老师介绍他参加了“中国左翼作家联盟”。但在上海找不到工作,为求生计,于当年10月经山东去了北平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建立了“北平左联”,任组织部长,做了很多有利革命事业的工作。
  抗日英雄 一门忠烈
  1937年“七七”事变,鲁风投笔从戎,受组织派遣,又回到家乡青州,在淄河流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,后来入编为八路军四支队新一营,任营长,高奋任教导员,孙同山任副营长。他们招募了博山师范学校一批苦大仇深、觉悟高的青年学生为骨干,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,成为插进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,多次受到四支队廖容标司令员、姚仲明政委的表扬。
  1942年秋季,到了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的时刻,日寇、伪军疯狂地实行了拉网式的“铁壁合围”战术,新一营处在日伪军的腋肘之下,成为他们进攻的重点,战斗接连不断。
  1942年11月9日,日伪军上千人包围了马鞍山,天刚亮,日伪军发起进攻,多次被击退,战斗坚持了两天两夜,终因敌众我寡、弹尽粮绝,有的壮烈牺牲,有的与敌人进行“肉搏”,有的抱着敌人跳崖而同归于尽。鲁风的父亲冯旭臣、爱人、妹妹、三个女儿,宁死不当俘虏,先后为国捐躯,壮烈牺牲。鲁中行署授于冯家“一门忠烈”金匾,并在马鞍山建立了革命烈土纪念碑。
 
 
 
|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   
友情链接:画家村网站 美术导航
手机:13705132532 电话:0518-85441621
联系人:卢布 邮编:2220062
花果山艺苑 版权所有 连云港信通网络 制作维护 [管理]苏ICP备11060591号
友情链接:连云港网络公司 石英管  连云港心理咨询 煤粉取样装置 连云港网站建设 连云港模型公司 氧化镁棒 连云港图文